查看原文
其他

萧山首次大规模国有土地征收顺利完成!将来要变成文创标志地

萧山日报 2022-05-18

这是萧山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国有土地上征收工作。



北干街道棉北里征收指挥部自2018年10月22日进场,经过调查摸底、区政府正式发布征收令、票选评估公司、房屋评估、核对等环节,于4月23日开始签约。面对未签户的诉求,工作人员认真倾听,耐心解答,以情动人,获得了广大被征收人的理解和认可,最终顺利签订协议,810户签约工作终于于5月2日24点之前结束,百分之百完成签约。




◆◆一把尺子量到底◆◆


要打赢这场攻坚战,北干街道上下坚决担当使命、克难攻坚、合力推进,确保棉北里片区征收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区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积累经验。整个棉北里区块征收指挥部涉及工作人员137人。


记者看到,在指挥部大楼的墙上,征收涉及的政策,每户的情况、安置面积等,全部上墙。 


据悉,征收中流程非常严肃,通过审核备案后,北干街道分户送达评估报告,并在固定公示点公示每户被征收房屋市场评估价。征收评估、签约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征收公正透明。“完全没有所谓的自由裁量。”征收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介绍。


征收涉及的政策、每户的情况、安置面积、货币数额等,全部上墙公示。


◆◆棉北里的前世今生◆◆


棉北里的家属宿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

“最开始,竹桥头的两侧,还都是草棚子。”79岁的沈东海18岁进厂的,看着棉北里慢慢地建起来。有的是二层楼,有的三层楼,有的五层楼,“随着招工的扩大,家属也增加,所以房子越造越高。”


1971年,沈东海分到21平方米的红房子,住进两层楼。“当时房租八分一平方米,每个月一元六角八分,我记得清清楚楚。”后来随着家中人口的增加,一家人又搬进60多平方米的五层楼房里,直到1993年买了房改房。



现在,棉北里的居住者多为老年人和外来租客。据统计,整个区块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数高达470人。根据现场摸底,其中大多数老人仍实际居住,60周岁以上老人218人,80周岁以上也有139人。


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改造中,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中央盆地”,两到三层的平房,部分房屋外立面残破不堪,另外一部分索性外立面根本就没粉刷过,红砖外露。


“原先朋友们多次想来看我,我都让他们不要来。”因为房子小,基础设施差,多年来,住户张奶奶多次婉言谢绝了朋友的探访。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时常漏雨、一下大雨区块就浸水、一遇冰冻自来水管就爆裂……“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征收。”能住上新房,张奶奶高兴不已。 


“夏天担心大雨,发生水涝,特别是台风天,总要提前联系好抽水泵;冬天则担心水管被冻住,无法供水,要为居民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提前准备好饮用水。”工人路社区党委书记顾芸说:“居民们对征收是非常迫切的,其实早在指挥部改建的时候,他们就经常急着来问。



◆◆真情服务老百姓◆◆


4月25日,征收一组工作人员前往萧山医院,上门协助85岁的周阿云签协议。就在9天前,周奶奶在棉北里门口过人行横道时,不幸遭遇车祸骨折。根据要求,协议必须要本人签字。时间临近,为不让周奶奶着急,工作人员带着所有文件以及见证人,让周奶奶在医院的病房里完成了协议签订。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进场到签约,一些征收户我们上门跑了十多次,跑着跑着都跑出了感情。”第九征收组工作人员感慨道。像遇到行动不便或年龄较大的被征收户,在征收的各个阶段,他们约好时间,上门为这些被征收户详细告知相应的情况,并提供相关服务。“你们真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从原先的排斥,到最后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被征收户和征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在真心诚意中被逐渐拉近了。



◆◆终于能住上新房子了◆◆


“红房子”里的记忆


4月26日,85岁的王奶奶开始收拾房间。她认真地摆弄着每一件老物件,然后目光停在老伴的照片上。王奶奶轻轻地取下照片,慢慢拭去上面的灰尘,然后笑着说:“老头子,我要去住新房子了。”当天下午,王奶奶来到征收指挥部签协议。因为情绪有点激动,工作人员将她送回家中,让她在床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70岁的李奶奶也开始憧憬新房了。“我选择现房,虽然距离远一些,但是马上可以入住。”李奶奶已经迫不及待招呼家人考虑搬家的具体事宜了。


“红房子”里的记忆


不足48平方米按照48平方米算,这是棉北里征收的补偿政策,充分考虑到了被征收户的利益。“像我们这边普遍面积都很小,大部分都能享受到政策优惠。”征收户张奶奶告诉记者,她们家实际面积大概35平方米。据悉,此次棉北里征收安置,充分考虑到原有住户的需求,涉及货币补偿、产权调换两种形式。产权调换又分为期房、现房,现房包括广仁、广悦、广泽三个小区,期房则选定在金鸡路与杭萧路交叉口附近的荣联社区区块,即将开展建设。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离原来的棉北里近,大部分征收户都倾向于选择期房。“新房子有70多平方米,比原先大很多,生活质量将大为改善。”张奶奶笑言道,“等住了新房,以后老朋友再来看我,我都欢迎。”



◆◆这里将是文化创意标志地◆◆


“红房子”里的记忆


住在棉北里的老年人,始终对杭二棉充满了感情。即使协议签完了,即将搬走了,他们的目光还是流连在这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生活圈子,“要是新的建设开工了,要告诉我们啊,我还是要常回来看看。”75岁的马奶奶依依不舍地说。 


根据规划,棉北里片区未来将建设文化创意园及相关基础设施拟保留部分旧建筑将进行改造更新,设立杭二棉博物馆,新建展厅、休闲广场、艺术休闲区、文创空间、地下停车库及相应配套等工程,在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形象,改善周边群众居住环境,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保留城市记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


当前,城区建设公司已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创意方案,集思广益,力求将该区块打造成数字经济、文化产业集聚地,成为文创产业地标。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兼具历史而又崭新的新棉北里呈现在我们面前。


记者 徐文燕 张旭 吕术艳

摄影 张祥荣

       

>>>>

你可能想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萧山日报和萧山发布APP萧山日报&萧山发布


你点一个

小编收获1毛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